朱德与永福素心兰的故事 ; O% U, o- k* Z0 u2 Y5 _; c, W8 {
: Q' B1 k+ E8 e+ J$ o9 U& C9 q卢如昌
$ z2 X, f) V6 |+ V5 S1 M1 Q3 `朱德一生喜爱兰花,情系兰花。1929年9月初,他率领红四军和军部二、三纵队出击闽中回师闽西,奇袭龙岩漳平,在漳平县永福乡歼灭敌军一部。随即在那里领导群众成立永福苏维埃政府,进行如火如荼的土地革命斗争。 4 L- n" {# h7 ~! Z7 d# S5 j+ h
时值山花吐艳,丹枫似火的季节,朱德暂住在永福罗城河畔步云桥街的“义盛号”海味店楼下,店主邱文秀老汉,为人健谈,他家的庭院里栽种了不少花卉。 0 r1 a3 _, v9 V; i4 e' u' W
一天傍晚时分,朱德办完军务回到住处,拿着一本《漳平县志》翻阅。此时,正值秋花盛开时节,店主邱老汉手拿着一把喷壶正在浇花。朱德放下手中书本漫步走到花前。邱老汉见朱德赏花,心中也很高兴。朱德凑近一盆盆花,仔细地观赏。忽然,他发现一盆花开着淡黄色晶莹洁净的花朵,散发出缕缕清香,沁人心脾,深深吸了口气,便问道:“邱老汉,这是兰花吧?”
8 f3 k% B; S* @: z5 _ “是的。”老汉兴奋地回答着,心中暗忖道:一个统率千军万马的将军,既然识花,真不简单,恐怕还是个行家。
( n, z9 A+ @) ~' ]" L “这叫什么兰?我还是第一次见。”朱德又问。
+ F+ u! _+ B; \0 ]/ w' S “这叫永福素心兰。”邱老汉有些自豪地说:“我们永福自南宋起,就开始种花了。据说此种兰花是永福首先培植的,它还有一段动人的历史故事呢。” $ S c: g( i7 x, k% {
邱老汉请朱德坐在天井中间的石凳上,泡了一壶浓郁的香茶,二人一边品茗,一边谈古论今。 n" G+ b9 ^2 Z& i. }. \. R( O
邱老汉谈到,嘉庆年间,永福有一位木匠师傅叫李邹春,他在野外发现一株素心兰,将此兰花移种家中,经过精心培育成为名花,永福家家户户种此兰花。李木匠后来到京都为一官家做工时随身带了一盆素心兰,因花儿雅淡静美,幽香四溢,深受人们喜爱。再后来此花辗转进入皇宫花苑,被视为花中之宝。朝廷还封进花人李邹春为“进宝状元”,而产花之地——永福叮钟山也被赐名为“宝山”。
) S8 O5 e U8 ^ “这不过是民间传说罢了!”邱老汉饶有兴味地继续说:“宝山村由此而得名,在今龙车村水尾尚林处还有一座‘进宝状元’古墓,墓碑上镌刻有‘嘉庆八年菊月,始祖太尉勇夫李邹春之墓’,还可印证此事哩!”
) w+ j+ g8 A5 n2 X, C# j7 R0 l 朱德笑眯眯地听着,高兴地说道:“我在《漳平县志》也看到有关永福素心兰传闻的记载。原来确有这个典故 ……等将来红旗插遍全国时,我一定要精心培植几盆。那时候,永福可能已经成为著名的花乡了!”
! j% ?. @4 v5 N1 a- W 听到这话,邱老汉十分高兴,他挑选了一盆上好的素心兰,置放于朱德卧室窗台上。
# r8 w2 \7 z2 N# Y 朱德虽然军务很忙,但他每次出门都要站在这盆花前看看。夜间工作时,朱德就将这盆素心花移到案头,其花香浮动,使人精神倍爽。 8 [; W- P/ b- z+ q9 i6 I% q) F
后来,朱德告别邱老汉率部返回龙岩。他路过宝山时,想起了邱老汉的话,还特地上山寻兰,再一次欣赏永福素心兰。 1 H9 I' w, d( `# g/ Q2 _: [ K
光阴荏苒,一转眼33年过去了。1962年,朱德到福建厦门海防前线视察,又想起了30多年前曾经到过龙岩永福,便派人到漳平代他看望永福老乡,并采集49盆素心兰运回北京,凑足了100盆名花,作为珍贵礼品,赠送给一个外国访华团,从此,永福素心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3 R9 d/ L; V' g( Y 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中山公园开始养兰花,朱德经常去观赏和指导,每次举办花展都要前往参观。而每次到外地出差,行前他也总是要先到中山公园的“兰圃”转一转,问一问有什么送给人家的,还要带回什么兰花等等,不断做着兰花的“交换工作”。1964后他还把自己珍爱多年的名贵兰花捐赠给中山公园。
/ A+ m) k( T1 A, M 朱德不仅养兰花有丰富的经验,而且对兰花的鉴赏也有很高的水平。有一次,海南岛的象牙白兰花开花了,他观赏后高兴地说:“多像海燕齐飞呀!”因此有了“海燕齐飞”的名字。台兰开了,他看见了又说:“多像忙忙碌碌的小蜜蜂啊!”“小蜜蜂兰花”又得名了。当年,朱德还有百忙中为中山公园亲笔题写“兰室”二字。
0 D( I5 g# I0 |! p. v { 永福老区人民不辜负朱德的期望。如今朱德的预言实现了,永福成为全国著名花乡。睹物思人,老区人们一看到兰花,就想起朱德在永福老区的那段日子,想起他与素心兰“相识”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