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信息社会里,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传统的秘书写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表现在当下秘书写作主体的现实挑战性,写作主体的素质完整性,秘书节能写作的前景可行性。传统的秘书写作主体可谓“秀才型”,改革开放特别在90年代以后强调了秘书写作主体的“通才型”,在前两者的基础上,面临21世纪更为凸显的网络语境,又强调了秘书写作主体的“管理型”,写作主体不得不“与狼共舞”。
; j- u/ O, ~0 c4 D, t1 `; q& a
0 F& Q# u% L! l) n一、秘书写作主体的现实挑战性
7 M# A Q+ C4 [' n6 I
) M# a: A3 H( n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下,秘书写作的范式皆有不同,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知识革命的兴起,表达途径的转换,秘书写作都要面临现实诸多因素的挑战。自美国1993年首倡并实践“信息高速公路”以来,世界瞬息成了“地球村”(Earth village)。使得传统的全球讯息的“散点布局”变成了当今的“一网布局”,引发了区域无边、部门众多的传统信息表达方式的当代转换。“区域无边”是指信息的传达跨越了区域、国界和部门的限制,“部门众多”是指信息的传达跨越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保险、交通等行业部门的限制,通过“信息高速公路”搭建的“网络平台”可以作到资源共享。建立基于互联网(Internet)的“网络办公自动化”,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使得同一部门和不同部门实现网上办公成为可能。自中国加入WTO以来,与国外在经贸往来、文化交流、医疗合作等领域接触的口径越来越大,交流的渠道也越来越多,这迫使秘书写作主体不得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具备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深谙本领域的写作技能的同时,还要善于使用现代化的互连网络,熟练操作现代化的办公软件和硬件。在国内,随着政治经济改革的纵深开展,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县政府→基层政府的垂直网络办公的逐渐建立与完善,使得传统的“秀才型”和“通才型”的秘书写作还要适应网上收发文件、处理文件及相关的老秘网维护,秘书写作迈向了“管理型”阶段。在教育领域,随着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实施,在“资源整合、大学兼并,建设世界一流和国内一流大学”的远大图景中,在“数字化校园”意识的引领下,在校区分散的现实境况下,构建网络自动化办公已势在必行,以此将众多分散的校区、行政部门、院系单位和图书馆等联系起来,这使得图书管理秘书、教学秘书和行政秘书要会办公自动化操作,由传统的“纸上写作”变为网上“虚拟写作”。同样,在商业界、银行界、医疗卫生界、军事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农林部门等众多领域,网络语境下的传统秘书写作也同样需要转型,这是社会现实使然。
m8 T6 n0 E+ W
' H- b' c' h: i& N W$ d" N1 `八十年代初是传统的看法,视秘书写作为 “秀才型”,知识架构于“科班”的人文理念,文化背景源于文学、历史、哲学及其潜在的道德伦理、家国意识、风俗习惯,主要特点是手会写,嘴会说,具体表现在高校的秘书专业大多是在中文系设置的,认为学好了中文,能写好文章,就能当秘书。课程设置是在汉语言文学的基础上再加上秘书学概论、文书学、公文写作等少数几门专业课。也有些地区认为秘书是“文员”,他们在档案系开设秘书专业,重点课程也在于文书与档案学。毕业生绝大多数分配在党政机关工作。此为第一阶段。经过三五年的实践,人们开始认识到秘书应有较宽的知识面,除了具有“秀才型”的知识结构外,还应具有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艺术学、军事学、经济学的知识储备,此外还要懂得相关的自然科学的知识,并且懂得当代如影随形的潜在的“公关学”。秘书写作主体成为了“通才”,是个“杂家”,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在我国现代秘书写作史上,胡乔木是位可资学习的典范。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对其评价为“你跟他说话,就使你感到,你所知道的东西他都知道,而他知道的东西,你看不到边”,此为第二阶段。九十年代以来,研究者注意到秘书不仅在行政工作、文字工作、事务工作中起作用,而且在经济工作和其他领域也日益显示其重要性。秘书不仅是“秀才”加“文员”,也不只是“通才”,更主要的应该是“管理人才”,是综合性、辅助性管理人才。秘书的知识结构中还应补充行政管理、企业管理、领导科学、公共关系学、市场营销学、外语等;秘书的能力除了写作、书法、速记、打字、处理事务之外,还应具有演讲、使用电脑、处理人际关系等等。而且,社会需要不同层次、不同业务侧重的秘书人才。秘书教学出现了中专、大专、本科等不同层次,也出现了行政秘书、商业秘书、涉外秘书等不同的专门化培养方向。秘书学硕士研究生和双学位制也在酝酿、准备之中。此为第三阶段。 U `2 F8 X5 Y! x6 v
' I7 j K7 F- E" j8 y
社会在飞速发展,秘书写作知识与操作技能也需与时俱进,既需扎实宽厚的文化涵养,又需专门的秘书写作理论,还会运用网络“虚拟办公”的实际操作,对电脑和英语的重视程度提到了新的日程上来了。当下中国秘书写作人员水准参差不齐,大致有一般、中级和高级之分,那么在面临“经济全球化”、“办公自动化”和秘书写作“职业化”的当口,怎样构建合格的高级的秘书写作群体呢?
+ \! x2 M( w# E" B2 x
9 {, N+ c7 @2 }& _; L" v1 Q: n二、秘书写作主体的素质完整性+ M' {( k, W5 U3 n# O
9 z: g7 Q( }9 e! g& F) T在通识教育(Liberal education)的呼求下,大学的教育越来越淡化学科界限,注重“通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希求在“博”的基础上,再有所“专”的突破。为了适应当前秘书写作的需要,如何培育合格的高水准的秘书写作群体实乃当务之急。传统的秘书写作课程大多设置在大学的中文系,这有其合理性也有其片面性。合理性在于能够使学生能书善道,欠缺性在于学生的知识面仍不够宽阔,技能操作欠缺,很难适应当下实际工作需要。有鉴于此,夯实秘书写作完整的“塔基”的工程切须努力。7 U/ G I0 R9 L. ^2 h) X& f
1 P- @ }8 u n& R# w8 n& f) Z p3 O/ |首先,秘书写作“教材”的完整性。自1980年以来,上海大学文学院、武汉的江汉大学、天津的南开大学分校、成都大学等院校率先开设了秘书学专业,招收新生,接着《秘书》、《秘书工作》、《秘书之友》、《文秘》、《秘书界》、《企业秘书》、《领导与秘书》等相继创刊。1984至1985年间,首批秘书学专著相继问世,其中有代表性的有:李欣的《秘书工作》、翁世荣等的《秘书学概论》、王千弓等的《秘书学与秘书工作》、张金安、常崇宜合著的《秘书学概论》,此后,又出现了瞿谦的《企业办公室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朱佳林的《企业秘书学》、袁维国的《秘书学》、董继超的《公务秘书学》、周励的《女性秘书学》、王守福的《军事秘书学》、詹银才的《涉外秘书学》、杨剑宇的《中国秘书史》、周恩珍等人的《秘书心理学》、杨元华的《秘书写作》、胡亚学的《秘书写作》等。美国、前苏联、欧洲、日本和港台秘书学著作也被翻译、介绍进来。如此众多的秘书学期刊和著述,扩大了秘书学的研究领域,促使秘书学趋向成熟,形成独立的完整的学科体系。
[) v% I" y7 k9 K! @6 b F7 u# T' _: r5 c
目前中国的每所高校几乎都设有秘书学专业,因而,在目前的秘书写作的实际教学中,教材的完整性不是某一部教材所能胜任的,纵观不同版本的秘书写作著述,都存在侧重面,因而 “立体的”、“综合的”的“教案”型未出版的“教材”才能建构秘书写作教材的完整性,也才使得秘书写作群体有可资学习的理论范本,这就使得教师首先具有秘书写作理论知识的完整性,是“导师型”的秘书教学工作者。秘书写作理论的完整性学习,也与学生对秘书知识的具有强烈的“渴望度”与自学精神密切相关,在此境况下“教材”的完整性才得以建立。9 Z7 U, z: A$ c+ z0 i1 P3 K
; F0 @& F& Z, J4 Y+ A9 Z: o, x1 s其次,建立院系合作的培养模式。走以“中文系为主,相关院系为辅”或“中文系师资为主,聘请相关院系教师为辅”的教学路径。当下高校对“管理型”秘书写作群体的培养,社会对高素质秘书群体的需求,使得建立院系合作的培养模式成为可能,也是今后秘书写作群体培养的目标所在。秘书写作关涉到档案学、心理学、行政管理、企业管理、领导科学、公共关系学、市场营销学、计算机科学、外语等。因而传统的“单维”的中文系的秘书写作教学不能达到教学目的,特别是培养高水准的秘书写作群体。这就要求与管理学院、行政学院、外语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历史系及哲学系实行共同培养战略。在以“立体的”、“综合的”的未出版的“教案”型 “教材”为大纲的前提下,以章节合理分工的教学实践下,使秘书写作群体由中文系有目的地“走出去”,汲取完整的理论知识,然后“走回来”深化内功,当然这里也有知识比重大小的问题,藉以避免知识面过窄的危险。与此同时,我们也须注意,任何一门科学及其分支学科,因受学科对象的规定,都有其特定的研究领域,也不是漫无边际地蔓延,致使秘书学无所不包。正确的认识,应像美国社学家亚历克斯·英克尔斯所言:“那些界限应当像一件能勾画出形体的宽大的斗篷,而不应当像一套僵硬的盔甲,盔甲固然能防御别的学科的人对同一领地提出要求,但它毕竟太约束人。”7 X, k: U) n+ H* N. K
. y& E8 |9 W2 s$ U# h% l9 H- s
再次,实践操作环节的加强。网络语境下的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简称OA)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它的支持理论是行为科学、管理科学、系统科学、系统工程学和人机工程学,其直接利用的工程技术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化技术。自动化已是一个包括数据处理系统、文字处理系统、公务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在内的综合一体化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在世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国际上办公自动化的发展趋势是:办公自动化设备向高性能、多功能、复合化和系统化发展;整个办公自动化系统将向数字化、智能化、无纸化、综合化等方面发展;采用计算机的办公工作站将向同时能处理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和声音的多功能发展;通信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增强,可以充分利用多种通信媒质的接续,建立全球性的通信网络体系。在网络的“虚拟空间”中,众多领域不同部门的办公自动化的应用已成为一种历史趋势,当某一天或某一刻遇到网络故障或网络“黑客”时,相关的工作无从做起,以致有人揶揄说“少了电脑人脑也瘫痪”。从中可以看出,秘书写作主体为能适应网络时代办公自动化的需要,加强实际操作的技能培养成为现实的必需。这与传统的“秀才型”和“通才型”的培养情境有很大的不同,当下秘书写作群体的“说”和“写”只有通过网络虚拟空间的途径才成为其现实的可能。这就给传统的秘书写作提出了挑战,就是如何培养高水准秘书写作的实际操作技能呢?最为有效的途径大致有四:- a( D& V7 F. R( A/ U0 l
# Z& W/ y2 l6 h: e* @6 g一是注重课堂的教学实践,学生上机与教师同步操作,在课堂“虚拟真实”语境中学会办公自动化的操作,学习办公自动化一整套程序的操作,学习图文文件的草拟、递送、收发、转递,学习网络的维护、网络的应急处理。
& J, n% j3 n. X1 n& ]6 f( S5 N+ R1 w4 t p t: G
二是建立秘书写作的现实实习基地,与诸多不同的部门取得较多的实习平台,增强秘书写作的现实感,在实践中发现不足,弥补不足,借以加强书本理论的学习,在书本理论和实践操作的相互检验中,自我激励、自我提高。+ ^7 u$ i) ~* M
! L& o# t* ^/ V3 V
三是建立学生实习的秘书写作实验室,为其提供实际操作的“第二课堂 ”。" m7 u3 A8 P3 E- H2 ?0 g4 V& e1 }8 d
9 o: d" ]0 x; Y$ K) q# C
四是组织课堂经验交流会,把每个人的自我真实感受讲出来,从而相互“取经”,共同进步。
" ]9 f4 s! t/ A. T+ p-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