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李国安教授讲座:学风建设

[复制链接]
老机关 发表于 2012-3-3 20:4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开  篇  语
1 Q0 m7 y% x; g0 F! o
) @) a7 r4 T+ T6 K$ @3 B上学年,我在咱们管理学院有个讲座,题目是“风”。本学年今天这个讲座,中心议题是“学风”。这种巧合,耐人寻味,值得深思。" P% P( }; A/ F0 |! j/ w
5 [) Z+ U4 i* I" b
    学  风  谈1 C, [' ^+ N3 B$ Y" v: ^9 \

8 W( z. J6 E+ \9 {众所周知,大学有三大任务即:
$ Q. `1 Y) V8 }' T- \# X) ]. ]) d+ c2 C" u4 G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 r- F: O! W8 o/ S
. j* o9 \# d  d& @6 ]8 H6 f
或曰:
+ ?4 S! Z" W$ R, b/ b
' n+ m& x5 r' D- q4 g0 w: |. B培养人才,研究科学,服务社会。- N1 k9 r$ x" U* Q# G4 d

6 \# Z+ K; {4 G7 @" Y% |中国的大学, 人才培养的具体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革命可靠的接班人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合格的建设者。也就是实践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t+ n2 ]# m  F+ a# d3 T
0 R7 T9 ]4 i* S+ `9 f5 X! R因此,中国大学培养的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和科学文化知识技能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实现。”(引号内内容摘自《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 G- D; e9 |) c) Q9 t& s" E) @  j$ N
5 K! i. s. m  i! e3 y3 b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0 R9 }& T5 p: K, W, m5 _7 c

( y) |* y. l3 ?" d' T# K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快大学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历史意义。大学建设有许多种,比如:0 E. l; h3 N% s2 R3 K7 P
/ N: [: Y2 l) y: t2 C  \9 Z% R
思想政治建设、管理梯队建设、. t5 a! z- ~1 d; C* [
) _" M2 {  g' x% A8 t
校园硬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0 R% T0 E! r2 P/ K$ z/ {8 w

# C) I, p2 _; N) W2 T: P6 V' f专业及教研室建设、课程建设、
% r5 u, ?2 u$ d* x7 _/ g# ~
' O, V! h3 J. y/ N: ?: Y' ~教材建设、教风学风考风校风等作风建设、  u5 F9 [8 _- z3 I3 y6 [

% E4 b9 A. H, _7 o教研科研及文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等。
0 K* M) t# Z1 S* R; y
+ ^7 S! K3 ?4 ^5 T, R- a学风建设,作为大学自身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知识文化素质和技术能力素质,进而影响到大学培养的人才质量,从而影响到大学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9 m1 ^; G# d; H% u
3 h7 Q' O( v; r$ [! u
因此,加强新时期大学学风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和历史意义的人才工程。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应如何加强学风建设呢?在此谈几点看法。
3 j: y8 Z: r/ G; n0 |! J/ r
! |& Q$ g% K( e, V
" o0 t3 E0 d4 z一、加强引导,提高大学生对知识、技术、能力重要性的认识
2 M2 [, P. F/ W( g* i0 |! ~. S- d7 F: D, |  p; q
什么是知识?
7 @# s0 K7 X/ E7 u- ^$ W1 e- s
. q; T: a% M# R" ^4 o: g知识就是人类在生活及社会各种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体会、认知、经验和表达能力,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意识反映和本源性总结。' c+ C& M' I8 S
" {! I  M3 E: B: q% S! t* W
知识属于社会形塑,或者说,属于软件范畴。; A$ P) R  |! Q  K5 {% M
) j' F4 n. O5 Y, p' Z0 _/ J1 \
什么是技术?技术就是人类对自然物质的利用和经验,或对自然物质进行改造之后的利用能力。
, i6 x. b+ b& Z
. I- z1 m# ^# v: p7 a. O6 s, B$ C如对植物、动物、阳光、土壤、石头、风雨等的利用。技术是知识进化的主体。
) t) w% S* k( U% F" ?' _% g* h1 Q! O
' s) O- P. _0 N' ~# l: c由知识而技术,可以表述为:由社会形塑进入形塑社会,或者说,属于硬件范畴。* M* Q- J, e# Z4 u

5 q/ \0 o: m, C. q+ r% ^知识对人类有什么用呢?知识、技术和能力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
$ n! h: Q% F" z2 b1 h6 ~
; F: y" I- k, j5 i著名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阅读)史鉴使人明智;(创作或朗诵)诗歌使人巧慧;(学习)数学使人精细;(阅览)博物使人深沉;(遵从)伦理之学使人庄重;(熟知)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9 B+ \# X% K" K7 I" k: r  @7 ]

  Z/ H5 |3 Q  A  F7 \弗兰西斯·培根还说:“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谴。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潢。当你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
+ L* X7 o& l) `( Z; a& {2 i) l8 w- W( V
古今中外,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专家、学者,无一不是一个具有宽厚扎实知识底蕴的人。4 Q4 d* l. m9 C4 U; A7 W# @

# Z1 I2 L/ l0 J) Z+ R历史证明: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物质财富的创造和利用,都离不开知识,知识与人类历史不可分割,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5 v& L! I% _9 g1 o' E9 R
. r; m5 g# u- w
一切文化知识,都是人们对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体会、认知和总结。( \7 S9 T* i% _8 I& p$ J! i
; k" K) E! y. L' S
一切科学技术,都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于经验的总结、运用和创造。
9 y9 f) ?1 n+ v+ W7 @1 C
9 T2 }/ l( G( O9 l; @  K$ e8 l- q知识的积累形成了文化,文化的应用蜕变为技术,技术的发展促成了科学,科学的推广成就了人类的各种能力。# l) }! W* g* B4 _! M4 [6 p
. p8 c, {9 q0 ^6 a) b+ j. i
因此,以知识、文化、技术为基础的科学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促进各类人才的成长。
9 b) I4 g/ t3 m4 e1 p5 R: ], w# D
$ K" Z( |+ z( Z正如弗兰西斯·培根所说:“知识就是力量。”所以,& M+ Z  E: H2 K6 @  Z+ J8 R( W: g

) ?( W+ s7 ]* j8 x知识、文化、技术、科学都是生产力。
7 V9 T( W- A( x2 R
$ a5 x7 }4 F3 R知识又是青年人、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只有不断地学习、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具备各种能力,才能进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G- F9 `  h3 O5 T$ Z) Z" R
$ K  Z: P% A. K0 e5 `( Y$ |
“才以学为本”,“非学不以成才”,一个人智力的高低、能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U7 I$ _, k! l; v4 ^' A8 E! y5 A
5 O3 a9 U0 n; n8 M
当今的社会,知识在市场经济竞争中所占的份量越来越重,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现代社会对人才在知识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求掌握精湛牢固的专业知识,又要求具有比较宽广的处事能力,同时还要学习和掌握反映最新科技成果的动态前沿知识技术。作为当代大学生,如果做不到这些,就难以在激烈竞争中取得主动。
& f6 e8 ]. e4 y6 A- V0 T; U% r
3 p/ @0 G# Y7 z* T; ?因此,只有用丰富的文化知识武装头脑,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自身,才能使自己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才能肩负起建设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腾飞的历史重任。
& m! M, b4 [8 n7 S) j
& U9 _' t! ^; D  ^' A" Q. x% q+ R! f* ?$ o4 P6 Z! s
知识支配大脑,技术促成能力。
+ _3 g6 q. K3 V% i* A1 ~' Y7 ^  ]$ C; x1 o! ^9 w: V
怎样才能获得知识和能力呢?实践证明,获得知识和能力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学习和实践。知识和能力不会与生俱来,它只能靠持之以恒、楔而不舍地努力学习、刻苦实践、日积月累而获得。勤奋学习和刻苦实践,是获得知识、能力,并使自己的事业取得成功的基础和前提。
5 j# L3 O3 T2 F2 T1 g: a3 r  `: o: v5 S0 E7 N/ i9 ]0 b
认识到这些之后,青年人、大学生们才有可能勤恳学习、发奋图强。) v% D9 n- R) k

- c: _% q/ F  D; a3 {0 K二、提高认识,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动力+ }# U" @: y/ {) o4 H2 i% x

0 q$ h1 N0 l# u- Z人之所以要学习,应由一定的动力作驱使。
0 i8 ^! [' Y4 i* R4 j, s
: x9 L3 _& n) f动力是一种力,力具备一定的能量。除了太阳和大自然,能量不能自生,必须要有能源。人的能源是——动机。
( A; o/ T' p9 A/ X1 R5 C: b% B" g9 g" e% D7 n4 {; L
什么是动机?所谓动机,是指引起、推动并维持人的某种活动,以实现一定目标的心理需求,是人的各种行为的直接内在力源。
+ n% g; E- J" x; _
9 r3 }$ w. o3 O+ ~& p. q动机的实质是需求,只有当需求有可能满足时,需求才能顺势转化为动机。并且,当需求得到满足时,动机即告结束。  r, U' {3 |; Y8 w

6 V' L/ w% I- N# ^4 a. V  L7 f2 A; `对于什么是学习动机,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公式来表达:
3 U" O: l3 R9 j( M! l0 c* [! j$ t: x/ w8 C' k" ?1 ?' D
学习动机=学习需求+学习诱因9 C. m! l: L; m  X2 a. M. ]" k
' e& n+ m4 S% V: F- G- T  ?
3 q2 P$ B' e+ L8 G
学习需求是各种各样的,它包括学生对学习必要性的认识,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习惯,以及对未来的学习理想。3 y; k/ `# |! S! B4 d6 m, S
, K0 K/ P% W: r
学习诱因是指:为了实现学习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9 c- u8 G3 t' L/ t
. Z* N6 U- _( p一是要有某种能激发学习需求的因素,使学习需求从潜在的意识状态转为活跃的意志状态;
. k" k( [  ~0 t# b, W- Z: D4 b0 n8 E% P' V9 q8 D- J
二是要有满足需求的条件,如一定的外部环境等。
6 i; ]" }* n/ i) D1 ?& e$ l
, v) b/ L6 Q# F. V; ?1 W, x, c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来自个体、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3 }, ?6 F8 M5 r  u. W( W
) `, `7 L+ Q' I
个体因素主要包括:大学生的情绪、志向、态度、经历、爱好、兴趣、健康状况、交友等;
- {- G3 q4 e/ e' w" B4 O7 O$ o  _3 t
- H7 a8 l4 }: u2 A$ M  `家庭因素主要包括:家庭所处的地域位置、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的文化素质以及家庭教育等;
* M# }3 U: T7 ^8 O5 |2 |; `1 ~# S2 I+ a1 A- A+ \. t
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各种社会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
$ k0 s0 t$ ~# m" {  L  p8 p4 Y- d5 u
1 T4 [2 D# t# b1 D6 D* ]8 e$ A学校因素主要包括:校园环境、文化氛围、学风校风等;5 o# X  b5 ^, }4 ~3 X8 j: N
  h( I% m* U4 t! ?; y
以上诸多因素,都会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
/ p3 m# u. u' O* _, a  B7 ~: @8 J5 g* G4 ^* m9 E
在现今社会,大学应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呢?  U+ `; K; \% w

. R' C5 R. l# c一方面,就是要在综合分析以上诸多因素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其中积极、有效的因素,以增强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部驱动力,即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产生学习动机;; i5 w' f2 o( S! p

/ Q& y' z3 C1 I; o9 @另一方面,就是要在现有的物质条件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为学生提供和创建满足学习需求的各种外部条件,以此激发学习动机,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2 K7 u0 m3 H8 k' O6 a" y5 S4 M5 o. T- l
为学生提供和创建满足学习需求的各种外部条件,其中之一便是加强学风建设。
! C6 Q0 z/ C2 I7 D- i* Z) ^4 F; G8 D, F( Q) ?/ @0 z- y
学风是学习者在求知目的、治学态度、认识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现。+ a9 B4 j5 q7 {' C/ A+ V

/ \; F; U1 l7 O; v2 A从广义上讲,学生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治学风气、学校的学习氛围都属于学风的范畴;
7 O: j/ g" \$ n2 T
/ s6 a8 `8 H4 K; V% l从狭义上讲,学风主要指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等综合表现。! e  m- O/ O1 P3 a
+ G4 x3 d# i* a" S6 O
明确了学风建设的重要性,才有可能创建良好的学风。
2 \7 f+ c# c  N) N" t
! W, n; Y1 N+ F三、更新观念,动员全体师生创建良好学风- w* `/ p' d; e% }
! D5 X* T% t( m1 p
长久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是受体。如果教学效果好,主要是教师教得好;反之,则主要是学生没好好学习。甚至有些人还会片面地在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生源质量上找原因。  t$ f+ F% h; y% s
1 d% p" p0 Z* ~) l6 o1 O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9 V* X; g- a% b' {( J
5 F2 b7 j. W- |  C: K/ f这就要求大学必须以科学的现代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形成有利于知识传授和人才培养的新的教育教学模式。1 n: h- |0 z4 g9 |! l' _6 q
) P4 W3 {& \2 D) `3 J( p$ O0 r
在大学,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素质和技能本领的主渠道、正顿饭。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必须加快教学改革步伐,尽快实现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
, [+ E( P) G  h
$ `+ |+ v; t; ~* s; J4 }& [5 Q我国传统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多注重的是理论的灌输和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教育环节和能力素质的培养。因此,大学在实践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必须同时代要求相适应,注重知识的不断更新,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注重智力开发和能力素质的培养。, R1 u) G' {7 J; K0 p; h
1 b4 r" Y. x& [4 q9 W
我国传统的教学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其方法往往表现为缺乏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照本宣科”、“满堂灌”和“填鸭(注入)式”,使课堂教学既缺乏双边交流,又缺乏趣味性,使学生处在一种单向、被动接收知识的枯燥乏味的学习环境之中。, r% M$ Q& v& m% ?

; y, x, S/ X9 d) C* S. T5 A因此,大学必须对这一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必须认识到教师、学生同为教学中的主体;/ ~2 {& v- A9 h" v
# @/ a( \. F) J( S
因此,大学应该逐步地、尽可能多地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各种声像设备、多媒体技术等最新科技成果,以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教学作为各种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加强教与学之间的双边交流与合作;
1 ^$ C8 |2 B# c2 Q/ ]5 f; F, g" {" T8 _) F4 N! ~. A. |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意识,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d' W: m- r' ]- C$ V
( c5 k7 [- a0 X0 i8 }. g% e6 x5 \& Y  D. x
四、想方设法,大力开展以提高大学生思维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活动
* ?9 {, r# i1 P
& j# g0 S! B2 ^. A$ Y5 l9 y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还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7 X0 J; ]2 G& I0 J; t- D$ P  \7 c9 p2 Z3 n! T
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4 f3 b  q5 P0 `( L* H3 k( d; m  P
( w) Z6 J1 o/ _$ `
在具体做法上,各高校应根据学生年纪轻、接受能力强和思维敏锐等特点,积极开展以提高大学生思维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活动。
6 u; [5 ?7 H$ \8 F
. Z: p* ]* H# L4 S7 i- i' q4 i  1、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和学生兴趣爱好,组织开展各种讲座,着力启发学生的各种思维。
6 _* J+ w" k3 V. ?% Z9 _3 ]7 f8 }% j3 d
思维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前途。# T) T. B" L  M' s, Z
% D3 m6 u4 i1 l/ r5 w9 d# }  w
2、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和学生兴趣爱好,引导学生成立各种社团,专业教师单人指导老师,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 j' l: e% S$ D# O0 f
: m% g7 Y3 B. b7 ]: n
3、定期举办旨在提高大学生知识、智力、能力的各种竞赛活动及交流活动。6 ~& B4 r* o( b1 {

# s5 I9 D3 y5 y2 H通过开展各种校园讲座和校园文化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又能促进学生更扎实地学习好专业知识、增长常识、丰富学识、拓宽见识,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此推动学风建设。
9 p* G$ m5 \- _" q  v6 ^- N( d
0 t1 r: F6 Y9 ~8 s' E“非静不以成学”。学问建设应动、静结合。
* ~% N* B4 o  r" q, U$ h$ K5 K" ]; p0 U( }# D- g1 l
课堂教学、校园讲座、校园活动是动态学习环境。还要注意创设恬静的校园氛围。
+ V  X. X9 e1 d: F6 j  Q; Z/ w' X) g. c5 p' l# J$ K3 m1 |9 O# C+ j
这个“静”。不仅是环境清新,气氛安静,而且包括让学生“心静”。比如:摒弃各种功利主义,屏蔽各种腐朽的诱惑,批判各种错误思潮,纠正各种不良行为,引导学生远离各种市侩、喧嚣等等。
+ [+ Y1 J$ p' X# [" }5 f/ U% Z
( d9 R% X: A( I9 T8 ]6 e  s五、结束语: ^4 O) n5 S; N4 ?7 k. O% ^  E& i
) i% Y  k1 {9 }8 T# [& o& L- K. s( S
大学学风作为校风的一个重要标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校的校貌。9 d! @& _2 V8 c6 t5 N3 R

! V; c+ X' V. s: h' e透过学风这个窗口,能清楚地看到学生的精神风貌,看到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看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思路、方法、能力、水平和质量。
2 v+ X9 Y: W' M0 N$ [+ K. E1 [/ h0 [
学风建设是大学教书育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既是为祖国培养各类合格人才的主要基地,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窗口。
% k- g) Q* e! {& t% r' B2 Y% s& T" m' z1 |; {1 ^+ c7 y
因此在现今,大学应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深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育教学方法,从国家前途战略的高度,重视和加强学风建设,要在加强学习、提高广大师生员工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历史责任感,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入手,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人才质量观,充分发挥——“教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功能,为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共同努力奋斗。$ T2 w* G* h4 ^- d! [3 p- 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粉丝

5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