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初当秘书的时候,一般都比较年轻,而首长们一般都比较年长了,我们是在为自己的父辈服务着,有的首长甚至超过了我们父母的年龄。首长之于我们,就像我们的前辈。我们之于首长,犹如他们的晚辈。就像每个子女都受过父母的责怪一样,每位首长都有可能批评自己的秘书,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天经地义,自然规律,普遍现象。 + B6 e" @8 {; G3 T
领导干部批评秘书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就像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个性一样。# k$ R4 O f; O% J! j6 s: }
. \8 ?: ~3 m% g+ v 有的领导人对秘书和颜悦色,循循善诱,发现秘书的不足,点到为止,启发自觉,“响鼓不用重敲”。比如说发现秘书的酒喝多了,事过之后他们就说:“去洗手间洗洗脸吧,等脑子清醒了我们再谈工作。”或者等到第二天秘书酒醒了才说:“怎么样?昨天晚上的酒好喝吧?让我们多陪了你半个小时。”这么一来,秘书一端起酒杯就想起了首长话中有话,再馋酒的人也不敢随意贪杯了。& W- F, |5 _- v8 E; I2 ?7 C
; _4 W4 }: ~7 V& I. v8 G
有的领导愿意和秘书商量着办事,把批评含在议论之中,甚至用表扬的办法进行批评。如果发现秘书的积极性不太高,有些事没尽到责任,他就让秘书坐下来,表扬表扬秘书哪些事做得好,同时又着重强调秘书应该有哪些职责,并且说:“这么多的事我就不找别人了,都交给你啦,你看怎么样?”或者,告诉秘书说,你哪些哪些事情做得好,我很满意,要是别的事情也能做得这么好,那就锦上添花了!秘书一听心里就明白,领导看到自己的薄弱环节了,赶快努力吧,表扬的后面有批评,领导是在讲究批评的艺术呢!
' C$ a2 D. b' p1 w( m3 b j/ X, R5 w+ {% a: D6 v
有的领导同志批评人直截了当,没有铺垫,不拉过门,一见面就抓住主题,告诉秘书:我对什么工作不满意,为什么不满意,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有什么不良影响等等,毫无保留地给秘书来了个“倾盆大雨”。等到秘书明白了错在哪里,他再指点迷津,应该通过什么渠道,采取什么方法,做到什么程度才算有效,以后怎样举一反三,遵照什么原则解决同类问题。秘书虽然挨了一顿批评有点紧张,但是仔细一想倒是听领导同志上了一课,真正的经验之谈,事后用领导教的办法去解决问题,还真的是屡试不爽。$ m9 m% r" s) \
4 @1 r- [5 R6 A: M T
有的领导同志批评人更是声色俱厉。他可能不讲场合,不给面子,但是他一定要把错误的危害说清楚,把错误的做法纠正过来,把深刻的教训让大家记住,不达目的决不让步。领导人往往抓住这种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高标准、严要求,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以此作示范,提高干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时看起来有点吓人,但正是有点吓人,不仅让我们这些秘书,而且让所有相关的干部都深受震撼,大家从中吸取的经验和教训真的是“胜读十年书”。1 J3 B5 @4 A9 @' _( y( F; f3 R
2 V( g% N5 F$ Q/ _4 L
那么,我们做秘书的,能够正确地理解领导的批评吗?1 V; }) |; U p9 ?& d# s5 X+ m
3 N0 H- k. Z# Q4 Z3 w( Q s
记得星云大师讲过一个故事,叫“如此一棒”。说的是一个参禅的和尚,离开原来的师父定州禅师,到乌臼禅师这里来参禅。
7 n6 N+ U; S0 e& k
: a4 P8 Y5 U% c' `8 k 乌臼禅师问:“我这里与定州那里有什么不同吗?”! {" a3 d ~2 X. P4 y. \
. h6 P* N5 ]- O
和尚说:“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不同啊!”. B9 P* u; R* M& Z+ M, `2 u
5 X6 z1 N7 G- j' g/ U' X. D
乌臼禅师突然抽出禅棒一下打过去,“既然没有什么不同,那你就回去吧!”
& s. P t z$ d$ _! e4 N- u. l7 S/ [/ Z @' k% u, s5 \- [) c5 w6 Z
和尚说:“你使的虽然是禅棒,但是也不能随便打人呀!”
4 Z8 c; O! ~7 q7 P, Y5 S- | L r% Q4 d
禅师说:“你值得打我才打你呢。”说着又连打了三棒。6 R/ ?: |7 o q8 l `+ o
. K0 U/ x% G) z/ O) }5 z# r 和尚一看,扭头就走,心想:这算什么能耐?我还没拜师呢,怎么就乱打人?
$ l8 Z" D0 i' y, T, {1 s# V4 T9 K
禅师知道他的心思,却说:“我就是瞎打禅棒,也应该有甘心接受的人呀!”; b% U& _- S; }" z" m
3 u' v( B: v1 y0 X) @ 和尚听见这话,转过身来回应:“棒子在你手中,你不是想怎么打就怎么打吗?”
+ Z/ Z8 |( z+ c* H8 _& C, Y
8 J* F5 X: M: V$ G( \, {4 P 禅师说:“既然如此,那我就把棒子给你。”5 u* o5 p0 \' n
, [, \* M! O! I8 | 和尚接过棒子,毫不客气地对着禅师就是三大棒。
. k/ Y+ `; D. a% B3 R6 c5 W: R* ], Q! N8 z& k% W
禅师装做害怕和委屈的样子,和尚立即反唇相讥:“我就是瞎打禅棒,也应该有甘心接受的人呀!”
( h" Z. j1 j5 ^" E8 `* D4 s3 M2 b; _$ O( g) m
禅师哈哈一笑说:“对你这样优秀的人真不该随便用棒,实在对不起啦!”0 @4 ~" r% O" v' N* h9 k0 P
& a' O6 \ G$ \5 q+ ^
和尚一听,倒是纳头便拜。
, c) h5 W! A5 p1 S; w
3 R |" U! t' H8 e+ A) o( q6 p/ N) c 可是没想到禅师又大吼一声:“难道就这样算了吗?”说罢,又是一棒打过去。和尚这时不但不埋怨,反而说:“打得好,打得好,原来打是亲,骂是爱啊!”
* K) f% ^) L2 u. u9 g3 @0 n2 V/ m# M( J% K: b' _9 D. b4 C
于是,经过这一阵棒打,师徒二人便默契起来。
& z% z% {& L" M+ w% r: }/ Y
. g' v3 [$ q6 v+ N$ F 星云大师说,这师徒二人是在运用禅棒说法,切磋禅功。他们打的不是“盲棒”,而是“慧棒”。你越是打我,我越是感谢你。你打得对,我礼拜你;你打得好,我长跪你。原来打是亲,骂是爱!大师最后说:“在吾人学习时,受得了如此一棒吗?”(星云禅话《如此一棒》)
. A7 U2 D8 M {& _
4 G/ _. q/ e7 `( k( v' M 秘书们能不能挨得了这一棒,过得了这一关呢?
! c! H5 d8 T2 I3 G: ]" q4 o F0 ]& \! X$ z2 ?$ T. f
有的人的确参悟不透,挨过批评之后就躲得远远的,从此与领导同志保持距离,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拜拜吧!有的秘书甚至忘记了自己的职责,不但对批评之事不理解,而且消极怠工起来,最终无法执行领导交代的任务。对于这样的人,领导同志便不再使用“禅棒”,越来越以礼相待,彼此客客气气,大家渐行渐远,最后分道扬镳。7 B6 D& O* B1 i6 V1 ? ^
1 |+ A' |4 b% A$ C2 k7 p 据我观察,多数人是能正确对待领导同志批评的。有的秘书总是笑着接受批评,. N1 b3 o$ {, H9 v' e3 B2 [& h! f
$ W+ O! c$ Y0 }6 m6 u+ d8 h6 W0 g# F9 x: }+ e) J0 M$ ~/ t( n# V- N% J
其实我们知道,领导批评是对事不对人的,错了就改,改了就好,丝毫不影响师徒之间的感情。别看有的领导批评人很凶,但对秘书的关心却是无微不至的,从工作到生活、从个人到家庭,悉心照料,关怀备至。甚至谁挨的批评最多,谁得到的关心和爱护也最多。因为挨了批评的人工作就认真,工作一认真就能出成绩,一出成绩领导就更高兴,领导一高兴就尽人皆知,秘书工作的外部环境会越来越改善,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也越来越高,这就步入了秘书工作的良性循环。既如此,还胜不过乌臼禅师的一棒吗?文/方兆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