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裁叶思 于 2012-7-13 07:00 编辑 # u; ~0 n; `* o8 a2 l1 J
0 k" L7 k! T8 u7 C' M9 p7 I/ I/ D
秘书的参谋作用主要是通过出“点子”实现的。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出主意,提建议,当好领导的外脑。
$ ?' E% {4 c4 m" [5 B; M( D" [
4 E' z6 S7 D0 H1 |5 R' V 那么,“点子”又从何而来呢?很显然,“点子”只能来源于实践。' B1 X; F0 |$ m* u( }, P
$ X% C T6 r0 L$ G" J 然而,实践是丰富多彩的,而且是变动发展的,并不是所有的实践都可以变成点子。换句话说,如果所有的实践都是“点子”,也就无“点子”可言了,或者说这类“点子”将一文不值。可见,能够变成“点子”的实践是那些在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典型,即在实践中冒出来的,代表事物发展方向和普遍规律,对解决领导活动中某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有重要的启示、借鉴作用的成功事例和成功经验。
) v$ r4 l7 M: j4 d# K7 H/ t8 f0 R
" H' Q0 I7 S+ `7 h* p9 o; f 典型和“点子”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典型是形成、产生“点子”的依据和基础,“点子”是对典型的决策价值进行开发和利用,是典型的高级的、理性化的表觋形式。离开典型,就出不了“点子”,离开“点子”,典型的价值就会严重贬值甚至浪费。
! I m7 s( f) X% ` 7 k7 S. M) e+ u8 V1 J* V
秘书是没有职位权力的“领导”。秘书人员的决策参谋作用,主要是通过“点子”去影响和促进领导决策,进而促进领导目标来实现的。所以,善于把典型转化为“点子”,就成了21世纪秘书人才的必备技能之一。3 _& p! m" w# c& E3 m0 t, ? i
/ A$ s$ u- ^1 r8 S; ~
而且,由于秘书人员超脱的职位,长期专注于对各方面信息的收集和研究,决定了他们在发现和研究这类典型时更能做到耳聪目明,成为领导身边的“千里眼、顺风耳”。因此,高明的秘书人员,总是先“用心谋政”,再考虑“用笔行文”,而不是把两者颠倒过来。+ B' o% u" v# f8 V `, P) K
) v, \! o# N" i9 |) e
1 |, q. E+ r8 g8 V' ? k- Z& a 要出好的“点子”,先要有好的典型。为此,要注意并善于发现和研究以下三类典型:3 e( b$ a; G! v g6 X5 b8 Z7 v
. G* k$ ]+ V) K9 b 一是在矛盾运动中包含着质变的因素,即代表事物发展方向的典型。这类典型,不是把别人都在做,或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做得更好,而是以一种别人没有的胆识与勇气,另辟蹊径,在绝境中闯出一条生路,或在一片是非的吵嚷声中发出真理的呐喊。20世纪70年代末期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按手模立“生死状”、搞“包产到户”就是这类典型。
& [. L* u2 g5 z: x/ J1 S9 b 5 m2 k% q5 W& H U: D1 N
二是对解决某些棘手难题有突破性进展,能指导和推动当前工作的典型。领导活动总是处在生生不息的矛盾运动之中。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冒了出来。并且,在同一矛盾的解决过程中,也充满着新与旧的矛盾对抗,导致许多问题解决起来很复杂,很棘手。但不管怎样,是矛盾,就总有解决的办法,解决的时候。在这个问题上捷足先登者,便成了典型。由于它对解决这类棘手难题探出了新路,赢得了主动,缩短了时间,能改变整个工作的进展和发展格局,所以就具有典型的意义。
5 H* f8 w; N1 o
( X X9 ] d) R- ]# M9 ~1 T 三是在事物的常态发展中打破均衡格局、能提升和创新工作思路的典型。事物发展到一定时候,便趋向常态,呈现比较均衡发展的格局,“你好我好大家好”,或者是“半斤八两差不多”。这种均衡格局不打破,就意味着事物发展会就此止步,停滞不前。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这种格局不会永远维持,但维持时间的长短,则赖人力。率先打破均势,在现有基础上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对推动工作起到突破性作用的人和事,便成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典型。比如,在农村已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后,一些农民率先走出田头,从事多种形式的工、副业,便成了后来发展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开路先锋。
2 ~; L" a. m2 J% ?! i* j) R ! l' v8 H" ^) f1 R$ r7 _" a6 ^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大凡典型都是一种艰辛的开拓,埋头的苦干,无声的革命,韧性的奋斗,从不会给自己贴上“典型”的标签。要发现这类典型,关键是要有独特的慧眼,从各种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发现和挖掘典型的重要价值。
+ V% Z( w$ n9 o! l
v8 J, I6 } l! g% l7 s 1.要从领导决策与群众实践的有机结合中考察典型的价值。领导与群众结合的方法是最基本的领导方法。针对领导者关注、处于探索之中的问题,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再用这方面的典型实例来丰富、完善领导的决策思想,就会出好的“点子”。同样,把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出的成功经验放在整个领导工作的大局中来考察,把这些成功经验转化成决策、政策建议,就会出好的“点子”。
* s# Y7 `8 Z% \9 x+ v ?; Y2 g! K5 y$ L$ I; \
2.要从事物的矛盾运动规律中考察典型的价值。任何事物都是客观世界矛盾发展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在这种普遍联系和辩证发展过程中,有些事物的产生和发展,只是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和重复;有些事物的产生和发展,则具有改变事物发展走向、改变事物性质的革命性作用。由于后者往往是对事物发展常态的否定,发展更为艰难,甚至会招来种种非议、压抑和打击,但惟有它才代表前进的方向,发展的希望。我们要满腔热情、积极发现、培养和支持这类典型,这样,我们才会真正出好“点子”、金“点子”。
* {( j$ n* a* e8 t2 l1 v- f * C' c" ^: y1 Z1 B& {# v6 E
% o3 w+ u; _0 g 第五,选择最佳形式。“点子”形成后,选择一种什么形式献给领导,同样很重要。比如,对非常重要的“点子”,可采用专门的文字材料报送;对只带参考性、借鉴性、知情性的“点子”,可采用信息反馈的形式报送;对时效性很强的“点子”,可采用面报、电报、一事一报等形式;对进谏性的“点子”,当以委婉的、私下的建议为宜,而且最好是选择领导者比较空闲、情绪较好的时候。作者: 宁超群
" s$ O* J6 R1 O%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