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办公室工作,以文辅政是基本职能,其中撰写领导讲话材料又是基本中的基本。写材料考验干部的思想作风,体现干部的能力水平,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苦事、难事。) Z( a n4 l" B' k& L) T5 {
) X5 Z- c" M6 p3 K4 \" S5 @难就难在领导满意。写材料虽然是为大局服务,但首先是为领导服务,领导满意是决定一个材料成功的重要标准。否则,即使写得再好,也是徒劳无益。现在领导的水平都很高,对材料的期望值都很高,希望体现自己的水平,获得广泛的好评,希望达到预期目的,达到最佳效果。达到这一境界十分困难:一是受命作文,代人立言难对路;二是物是人是,老话重提难出新;三是涉入甚浅,内容宽泛难写深。9 k, x8 u8 _2 N& L
0 r0 Q: O5 A: _" F苦就苦在过程艰辛。文字工作辛苦,苦就苦在“伤脑筋”。接到任务,一挥而就、一气呵成,那是我们梦中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实际上,每一个材料的形成都有一个过程,可以说搜肠刮肚,夜不成寐,与其说是“写”,实质上是“磨”。这个“磨”,就是琢磨。首先,要琢磨讲话主题,领导讲话的重点是什么,对象是什么,要有针对性;其次,要琢磨篇章结构,做到逻辑合理,具有层次感。第三,要琢磨表达方式,做到特色鲜明,克服一般化;最后,还要琢磨文字效果,使语言精炼准确,富有感染力。这四个环节必不可少,归纳起来,就是“四谋”:9 \5 M9 p9 i: Z: R5 H
, D( p5 I: V3 q
谋事——业精于勤,厚积薄发
, c" n5 Y( G3 m: W( Z4 t! I$ ?" `* D, V- Q* a, N" Q
领导讲话有很强的目的性,每一个材料都对应一些具体工作,写材料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谋事的过程。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平时的日积月累,储备不足,肚子里没货,一旦接到文稿任务,决不可能很好地满足工作要求。平时花了功夫,关键时刻就能从容应对,显得“清闲”;反之,平时积累不够,面对任务则会一筹莫展,反复折腾,总也写不对路。因此,秘书工作功夫在平时,要做到事闲人不闲,人闲心不闲,打有准备之仗,尽最大可能比领导想得更早一些、更细一些、更深一些。具体讲,就是“四动”:
0 L6 ]* H2 Z5 c; H, D" d
" z. |3 J% g! l- Y3 V* q" c1 u第一,动眼。“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广泛阅读报刊杂志,不仅可以提高理论素养,而且可以积累素材,有助于我们及时领会上级精神,学习外地经验做法,把握上情、了解外情。同时,现在网上的东西十分丰富,内容更宽、更广,更及时,更有新意,通过“网上调研”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只有平时留心,关键时才能找得到、用得上。* ]6 j1 d# I+ |0 J# p
& N% U: ~) `# f, B
第二,动耳。就是要学会倾听,其中最重要一点就是“听会”。“听会”是贴近领导、把握领导的思路的重要渠道。一般在召开大型会议之前,领导都会作一些调研,有时会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有感而发,有时会召开一些小型的座谈会,作一些总结分析。我们要善于在“听会”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记录下来,在需要的时候拿出来加工、升化。这样可以既快又好地写好讲话稿奠定坚实的基础,稿子不仅有望早日拿出来,而且比较容易实现上情与下情的结合,创造性地落实上级方针政策,正确体现领导者的意图。+ Q6 N& E1 c3 O% X8 t% U
7 v: L1 z/ |4 X4 J第三,动腿。就是抓好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谋事之道、成事之基,综调工作尤为如此。现在,信息、通讯十分发达,各方面的信息十分丰富,但各种信息众说纷纭、真假能辨。我们要坚持“开门写稿”,每一个重要会议之前,要尽量到基层转一转、摸摸情况,增长感性认识,掌握的新的素材、新的典型;对基层呈报或部门单位推荐的典型,要实地体验甄别,去伪存真,以独到的视角进一步深入挖掘;对于自己主张的东西,要进一步征求基层的看法,防止自以为是。$ N3 _8 P, m+ `/ T7 \
! Z( B1 x3 u. W: {- m
第四,动脑。就是对所掌握的素材全面梳理,把方方面面的情况联系起来想一想,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确定讲话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方向。一是领导近期的言论。认真思考领导近段强调最多的问题,下去调研或平时交谈中流露出来的想法,从中悟出领导的思想轨迹。二是本地的实际情况。针对本地工作的现实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考虑领导的注意力和正在主抓的工作、突出问题,从中悟出领导讲话的目的。三是上级的指示精神。把本地实际同上级指示精神联系起来,从结合点上揣摩领导的意图。做到这几点,一个材料哪些该写,哪些不该写,怎么写,心中应该基本有数。( _8 }& x% x& a4 N8 V
' U: t/ L7 c/ w" u5 L' Y
谋篇——精心布局,推陈出新
% n2 X7 U! a" }7 C2 v# [' i/ _: Y: I5 j6 o
写讲话稿就像盖房子,内容精到是决定因素,但谋篇布局十分重要。构思下的功夫越大,花的精力越多,想的问题越细,写起来就越顺手、越省力。
8 @$ S+ c$ I. J4 L7 e) l q
5 Z# R4 x( ]1 x( \0 T3 e& U& s6 k4 H! k1.注意感性把握。各种讲话稿形式、功能各异,写法不尽相同。要注意整体把握,因事而异、因时而异、因人而异。要注意三个关系:一是虚与实。区分不同会议的特点,针对性地安排内容和形式。对于有实质性内容的会议材料则要充分准备,根据工作需要和事物内在规律安排结构和内容,对一些礼节性、程序性等的会议则可因事而宜,以考虑会议现场气氛为主,形式、内容可以相对灵活。二是主与次。主体报告力求全面、准确、到位,强调讲话则可相对灵活,既可围绕主体报告展开,也可选择一个或几个切入点重点阐述。三是前与后。一个会议多个领导的讲话内容,或一个领导近期多个会议的讲话内容要协调衔接,各有侧重,避免主题雷同、内容重复、前后矛盾。. N* O( ]( w7 G* w4 r7 M& E
$ e1 v( S" }! k% i7 W2.精心设计结构。一篇精彩的讲话稿,要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只有结构上的巧妙布局,才能增强内容的逻辑力量,为内容增色、增辉。7 s: r* ^' u4 ]0 J) k$ M( x8 ]! {
/ V9 v- \3 |# i
一是形式合理。讲话稿一般可分为五部分,即标题、称谓、开头、主体、结尾,通常讲的结构是主体部分的结构。主要有三种形式:板块式、自然式、提纲式。具体到一个材料,用哪一种结构形式,要从五个方面考虑。第一,从讲话既定的场合、作用考虑。如果是在党代会、人代会上作报告,那自然要用板块式。第二,从讲话既定的主题考虑。讲重大的政治问题,一般要用板块式;讲一般性的工作,则可以灵活掌握。第三,从讲话既定的时间、篇幅考虑。如果安排的时间长、篇幅大,可以考虑用板块式;如果要在很短时间内讲完,则可考虑用提纲式或自然式。第四,从讲话既定的对象考虑。如果是对基层干部群众讲,一般不适宜采用过于简略的提纲式而应用板块式加以详尽、通俗的说明。第五,从讲话者的个人风格考虑。不同风格的领导在讲话中往往习惯于运用不同的结构形式。
/ W. u* ?# v8 T: z3 I) G( q$ q! ?7 p, t# c+ f( m& l6 v
二是标题清新。一个好的讲话稿,往往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标题(黑体字)。一个好的标题,可以为讲话内容增色,增强内容的感染力、说服力。主要有三个要求:第一,全面准确,与内容高度一致;第二,文字新颖,通俗易懂,但不能落入俗套,也不能因文害义;第三,形式优美,在忠于内容的前提下,搞好文字外在形式,力求整体效果。* @8 V, ^/ J# Z% n* Y7 d# n& D
7 ^6 n7 f2 U6 k
三是逻辑缜密。一篇好的文章,在层次上都有内在规律,一层接一层,一环套一环,条条是理。写讲话稿要根据领导讲话的内容,理出若干层次,或是从低到高,或是从小到大,或是从虚到实等等,要有规律性,有层次感。在一篇讲话稿中先后阐述的多个观点要相互照应、相互配套,形成体系,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发挥“整体效应”,而不应该互不相应,甚至互相冲突。
0 t. p0 F5 J/ R8 g" {, O9 ^$ ^- h) i1 E- }
2.精心组织素材。写讲话稿要用材料证明主题,要精挑细选、以一当十,材料越精越好。一是选材。选用充分体现主题的材料。二归类。把材料分门别类,摆放到小提纲内。材料要积极用,但要服从、服务于讲话的主题和观点,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一是多选新材。要紧跟时代新潮流、紧贴上面新精神、紧靠基层新情况、紧追工作新要求,广泛搜集新素材。二是老题新解。有些专题性的工作会议,工作和问题依旧,要写出新意来,必须把老问题放到新背景、发展的新形势、上级的新精神上来审视,从而赋予新内涵、提出新要求。三是旧事新说。同一个事例在不同的背景中,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可以变通运用。以前曾经用过的素材、讲过的观点,现在仍然符合当前实际、仍然管用的,可以变换角度或变换句式说,从不断变化中体现新境界、表达新观点,但切忌简单移植、照搬照抄。- K+ j% e5 s# L
. k3 i. Q. a7 x' X G
谋人——形神兼备,彰显个性; a3 I8 ~2 o8 u! i6 r# `; M9 C
6 \! M0 J: J4 f* Y讲话稿要得到领导认可,必须尊重领导的意图和个性,与领导保持高度一致。因此,我们写讲话文稿,不仅要认真斟酌材料内容,也要细心琢磨适合领导的表达方式,既要让听众感受到领导的思想深度,受到启发和教育,又要让他们感受到领导个人的气质、风采和神韵,加深受众的印象,进一步提升讲话材料和会议效果。
2 N0 _1 J* }. ^+ d' u
/ Q7 }, r' _* O主题观点要与领导的思想看法一致。讲话的观点,就是领导通过讲话所表达的看法或主张。锤炼领导认可的观点,主要有四个方法:第一种,总结归纳。就一个问题、一项工作,或者一项活动,领导者往往阐发一些零碎的、片断地观点;有时领导者对某一问题或某段工作等,有感而发,往往兴之所致,灵感迸发,发表大段、甚至成篇的讲话。这些内容概括起来就是很好的观点,有时甚至可以直接引用。第二种,坐享其成。有些领导往往自己动手撰写文稿。这些文稿因为出自领导之手,最明确地体现了领导的思想观点。从这些文章中、材料中采撷观点,以一当十,事半功倍。第三种,抛砖引玉。有时候,面对一项全新的工作,我们无法掌握领导的意图,在这种情况下,要化被动为主动,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亮出自己的观点,以适当的方式提供领导参考,视领导态度再作定夺。+ ]8 |- ], B% x5 F" K* r; j* l
. p9 X+ h, b3 n) ~1 H) V3 Y理论层次要与领导的身份位置一致。写讲话材料要注意准确把握领导身份,不同层级的领导运用理论的高度、采用的角度各不相同。我们常说,“上层领导讲道理,下层领导讲情况”。层次越高的领导讲话的理论性、原则性越强,讲情、说理、叙事的层次越高;而一个基层单位、一个部门的领导讲话的基点和定位,除符合自己的身份外,关键还应放在知“上情”、明“下情”、抓“结合”上。同时,还要注意把握尺度,每一句话都要认真斟酌,哪些话该讲,哪些话不该讲,讲到什么程度都要心中有数。5 A3 z; M& L/ M0 E( j! _, U7 t
& R" d& t1 @; B, {% L语言风格要与领导的气质风度一致。一个成功的领导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风格。毛主席讲话气势恢宏、行云流水、文采飞扬;邓小平讲话短小精悍,有的放矢,寓意深刻;李端环讲话语言犀利,逻辑严密,幽默风趣、富有哲理,这都是很典型的例子。我们近几任主要领导每一个领导都有自己的风格,万发书记讲究气势,语言高吭,富有感染力、冲击力;燕书记文风平实,条理清晰,很多时候是语重心长,用实事说事;彭书书注重理性思维,除了一些具体的工作外,很多讲话都是从宏观把握,注重叙事说明,由远及近,体现较高的理论层次。6 x" a% t& g# G y$ t7 v+ o+ `
$ j. m4 L3 Q( S+ _
谋文——通俗流畅,平而不淡
* k3 m8 B' s3 J
- q' j+ \' }3 R+ K/ K U8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