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田,如土地,不种庄稼就长草。! s$ }% y/ M+ a/ V
/ m$ f$ N. u2 m3 R# X
朱光潜教授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为学界之楷模。
! M+ J0 k$ K8 j转篇短文:读书:少点, 慢点, 精点
# b: ^- T& V8 k4 i! o, X
' H/ B ]9 B( ` m9 G! {; m, ` 稍有航海知识的人都懂得,空船航行时,须备有“压舱石”,因此时船的重心在水面以上,极易翻船。在我看来,人文学(文学、史学、哲学、宗教、伦理、艺术等)乃整个人类文明的压舱石。不随风飘荡,也不一定“与时俱进”,对于各种时尚、潮流起纠偏作用,保证这艘大船不会因某个时代某些“英雄人物”的一时兴起胡作非为而彻底倾覆。
' G# K6 B: k, a7 L ( U* ~/ Y3 f o5 s" g
在各种新知识、新技术、新生活不断涌现的时代,请记得对于“传统”保持几分敬意。这里所说的“传统”,也包括悠久的“含英咀华”“沉潜把玩”的读书习惯。
9 O% V5 V i3 K% u. C" ^3 W! Y$ Z
4 F1 X/ k+ B* J, j4 |
+ q8 R0 W' {5 u* r9 ?: h 读书本是平常事,需要提倡的是“读好书”,我说的不是阅读好的书籍,而是高效且深入地读书。这很不容易。古今中外谈“读书”,没有比宋代大儒朱熹更精细的了。体贴入微,要言不烦,尤其是读书状态的描述,特别生动,值得推荐给诸位:“须是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看人文字,要当如此,岂可忽略!”“直要抖擞精神,如救火治病然,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耸起精神,树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不是所有的书都值得这么读,但如果从来没有这么读过书的人,必定不是合格的“读书人”。
2 ~9 p" M5 e! Y; V$ ^" w- J) o; W5 k7 ?0 y* v$ a% ~' p( Y
" i; h; f0 {1 { b7 }- r3 V
最后,建议诸位认认真真读几本好书,以此作为根基,作为标尺,作为精神支柱。过去总说“多读书,读好书”,以我的体会,若追求阅读的数量与速度,则很可能“读不好”。成长于网络的年轻一代,很容易养成浏览性的阅读习惯,就是朱熹说的“看了也似不曾看,不曾看也似看了”。因此,我主张读少一点,读慢一点,读精一点。世界这么大,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很多东西你不知道,不懂得,不欣赏,一点也不奇怪。我在《坚守自家的阅读立场》一文中称:“基于自家的立场,自觉地关闭某些频道,回绝某种信息,遗忘某些知识,抗拒某些潮流,这才可能活出‘精彩的人生’来。”这就是我关于“阅读”的基本立场。
' z1 V- x, D- R/ J6 ~, E! d
5 [* W" _2 p2 [9 q4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