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秘书
发表于 2014-4-24 19:40:15
俗语说,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如今,在社会上做事,无论是为官也好,还是担任一方职务,听得批评,总也是一项“基本功”。但这批评,如何去听,学问还是很大。
. K; d8 A/ k$ E 平时接触,不少人对于批评,已不像从前,“耳根子”那么地受不住。但往往最后会露一手“柔性的杀手锏”:你批评得不算错,但到底怎么做,你倒说说看?这就像小说家对于批评家反问一声:你倒写写看。+ k& v' _' A; v
“只说不”的批评,到底要得,要不得呢?有些人认为,这样的批评太容易了,“说不”谁不会呢?小孩子不是最喜欢说“不”吗?不,不,甚至还要来个“就是不”;有些人认为,这样的批评不大负责任,你说我这条路走得不对,那总要给我指一条可行的新路出来才成,否则你让我怎么办?举足不前的话,不是又要被你批评一顿吗?还有些人更是做起了“心理分析”,用上了“无意识”或“集体无意识”,认为“说不”让人显得深刻、超前、不入俗套,抢得“潜在的制高点”,像“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碗来骂人”之类的行为,进也有进、退也有退,让人更感觉“安全”。, r4 y! F5 e, r3 I: Y
这样说来,“只说不”的批评,是不是要不得呢?暂且慢一点下结论。当然,说你不对,同时又说得出“对的到底是怎样”,这样的否定性与肯定性合二而一的批评,肯定是最为理想,但实际上却是很少,要做到,很难的。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会感觉“总有点不对劲儿”,其实我们可以“不这样过,不这样做”,但是到底该怎么过、该怎么做,又一时说不出来,更何况切切实实地迈出第一步脚步呢?哪有那样容易?$ U1 z+ S+ x* Q8 L( i* ?, H6 r
“只说不”,这个“只”字,当然不理想。但是这个“不”字,却可能是一线未来之光,它至少可以让我们不一味地盲目乐观,以为一切真理在手;也可以让我们好好地动一动脑筋,把现有的状况好好打量一下,看看有没有重新调整布置一下的余地。即使一切都好,也少不了这个“不”字,只有依靠不断地质疑,真理才能永远充满弹性,富有顽强的生命力。
9 T5 Q3 w/ s, y6 n% b7 {( Q- n4 g “只说不”的批评,看上去差一口气,但还是要得!
! t1 @, D9 L7 t9 x3 X$ ]3 T0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