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资料对于文秘人员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这不仅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必要手段。同样是读书看报,有些人也许作为一种消遣,漫不经心,看过就丢,但文秘人员绝对不可以,而要处处留心,注意积累。 ) p, ^2 f# v3 M) t9 V % F( \* h. y" T5 t) ]所谓积累,就是把学到的、看到的有价值的东西和其他必须掌握的东西通过一定的方式(或工具)集聚起来并使之日渐增多。积累其实就是知识的储蓄。其作用何在呢?一是备查,以防遗忘;二是引用,方便写作;三是启发,帮助思考;四是“营养”,充实知识。凡积累了的东西,今天用不上,明天、后天可能用得上,写这篇文稿用不上,写另一篇文章可能用得上;即使有些东西永远也用不上,但由于经过记载,印象加深,实际上对你的知识功底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可见,勤于积累,不仅初学写作者应该做到,就是那些已经达到炉火纯青之境界的“大手笔”也不能忽视。因为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对知识的积累也应是永不停止、永不满足的。3 g& g. G; R8 k' U. q
2 C' A4 T8 y& l. n文秘人员需要积累的东西包括很多方面,我认为大致可分为四大类: 9 @: x1 j* T1 p l( q+ ]; S7 q2 N0 \/ K" y; r
一类是大政方针和重要言论。这主要包括党和政府制定的一定时期的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目标,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某些重要论述,领导人的重要言论,报刊上的重要言论片段,某些工作的规范性提法等等。这方面的积累在起草文稿中经常用到,或原文引用,或用于启发思路,或用于结合实际提出问题,而且有助于写作中少犯或不犯政治方向上、观点和提法上的错误。比如我国国民经济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是什么,邓小平理论中提出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个体私营经济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这些提法都带有规范性和政策性,都应牢记,以便运用。# v* ~6 Q! J: p7 U
/ g9 ~* h, u; a) D# L6 C一类是格言、佳句。这主要指经典著作、文学作品、史籍和报刊上的某些精辟语言,句子不长,但字字珠玑,意蕴深刻,闪耀着哲理和智慧的光辉。引用到文稿中,往往成为“亮点”,引人注目,发人深思。如“水载舟,水亦覆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理论是灰色的,而实践之树长青”,“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之类的句子,引用得好,往往使文章增色不少。起草文稿时常常需要提出一些带战略性、纲领性的东西,包括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工作重点等,有些文秘人员常常为寻找合适的句子而煞费苦心,而类似的句子在报刊文章和文件、信息上俯拾皆是,只要平时注意积累,看看人家是怎么写的,思路就豁然开朗了。群众中也有不少生动活泼的语言,如“上梁不正下梁歪”、“打铁先要自身硬”等等,既通俗易懂又一语中的,对文稿写作大有帮助。& r; l U9 C ]+ R